没定期检查就有危险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魏魏耸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郎在岗上等红妆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站着一个有情郎呀喂,我站在高岗上远处望,那一片绿波海茫茫,你站在高岗上向下望,是谁在对你声声唱。 “

有一首老歌“站在高岗上”就是这样唱的。

当时编词这首歌的姚敏,以及作曲的司徒明应该没想到呀!呀喂!呀。。。。。呀喂。。。。。的人们竟然会选择住在高岗上。

今天的马来西亚,谁还想在高山上如此地唱道:我站在高岗上远处望,那一片绿波海茫茫,你站在高岗上向下望,是谁在对你声声唱! ?

尤其是住在雪隆一带的朋友,看到高山谁不怕?

看到高山的住家被泥土掩埋,想到家人被泥浆吞噬,回忆当晚发生的情景,你说人类不怕吗?

只是那几分钟的“回忆”就让人类汗颜了,还说什么上天可以,入地可以,下海没问题。

太空漫游看月亮,出海垂钓享人生,地铁四通八达,连高山也征服了。

人类呀!人类喂!不要忘了,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转动,世上的事物都在动移中。

人们在斜坡上建屋塔楼,打水泥柱子铺洋灰底板,发展商就说高山被专家考察后,政府当局批准了,人们可以举家入住。

之后,隔邻的屋子就好如春天的雨后,竹笋破土而出,长成婀娜多姿的新竹(屋子) 。

又过了几年,这个“新竹”也逐渐变成了人类的住宅群区(竹林) ,住满了来自社会高官显要,以及各阶层人士。

这群人把毕生的储蓄投资在这间“高档屋” ,他们都想让家眷们住在舒适优美的山区,就在那一片绿波海茫茫,青青的山岭穿云霄里。

可是人们忘了泥土经过风雨侵蚀后能成为土泻山崩,他们只想到自己的住家很安全,不可能会发生“山坡易位”啊!

问题是定期做环境评估, “山坡保养”是由谁来管理? “雨水造成土蚀”是由谁来视察?

有关山坡的土地都有自己拥有者,你要上边的地主为你造坡避水能吗?你要隔邻住家的人们为你分担面对侵蚀问题能吗?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不会有“个人花费”巨款来为隔邻的巩固土地结构工程,包括提供完善排水系统,以保障邻居的生命,财物及环境安全。

所以在淡江土崩楼塌事件发生后,就衍生了责任问题?哪一个方面必须负责任?

发展商,住户本身,地方政府,隔邻的地主,还是天公老爷?

难道,发展商卖了屋子就脱身走人了?住户本身不用定期做环境评估吗?地方政府轻易批准山坡发展计划?隔邻的主人自扫门前雪?还是无奈的老天爷“被逼吃死猫” ?

也许,马来西亚的人民习惯了灾难后找政府,政府必须扛上任何责任。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政府就必须做出公道的社会“赔赏金。 ”

确实,人们应该与政府一起行动,促请政府落实社区防灾系统之余,也要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结合民间及官方力量及知识,达致救灾及减灾的效用。

只有预防,确认,批准,没有定期检查,危险一样随时伴你左右不是吗?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郎情妹意配成双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我俩相爱在高岗在高岗! ”

2008年12月19日刊登于 星洲日报 北马版

一个马来西亚是口号,还是政治宣言?

光华日报 异言堂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晚上六时三十二分

在我国独立52年后,政府人物醒觉地呼吁全马人民必须活在一个完整的马来西亚。

在马来亚成立前,本地居民和谐共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大家可说是乐融融地过日子,不分你我一起开埠荒野的土地。

虽然,在英殖民地管理的英国高官为了轻易控制马来半岛,分而治之地把各族分发不同地区讨生活,也让各族拥有自己源流的教学制度。

然而,旧时候的各民族且能和平共处,互相帮助下克服各种生活的挑战,也能共处一室喝茶聊天。在过节庆祝民族传统佳节时,他们善能互访,并在对方的家里共庆佳节。

在独立初期直到七八十年代,各族的互动逐渐减少,大家也对他族的文化生活失去了关怀,各族在同样的国土上也越走越远,你我他的生活不再是一种情谊联系。

在独立后数十年的今天,家户互访情景好如大江东去,一去不再回来。

这是政治人物为了各自权益分化马来西亚人,还是英殖民地所灌输“分而治之”的遗憾?

在政治上,领袖们为了前途或许典当了民族和谐,他们为了各族的选票,刻意负略他族的权益。

他们为巩固己身在民族的地位,甘愿牺牲了平等的权益,大力鼓吹自我至上的权益游戏。

政客们在权益游戏里,拟定了不利各族团结的规则,以隔离式来规定了各族生活方式。

在生活上,各族也习惯了族群之间冷漠交流,更失去了国家族群情谊结,总觉得对方得到的照顾利益比自己多,产生了猜疑的各族摩擦。

甚至在求学问道路各族无法参透共处,大家只期待在自我源流的学校成长,家长不情愿让儿女在国民学校与他族共处,而学生们也很难与他族来往,这些隔膜习俗是马来西亚独立后的产物吧。

在首相纳吉提出一个马来西亚概念,政府各部门都开始以此概念处事,马来西亚人正式团结一致的日子即将来临?还是一个马来西亚,只能沦落为政治口号,选票宣言战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