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吉打州華人大會堂組織,筆者是被理事會推薦為本同縣委會主席,爾後幾年再被選為青年團團長。
當筆者在2007年成為第三位青年團長時,青年團已是幾歲小孩。還記得前兩任團長的諫言,要做好州團長,就得好好學習,努力去團聚州內華青組織。
基於前任團長的勸告,當時的青年團找來了南部鄉團華青,中部鄉團華青,結合北部鄉團華青,終於團聚整個米都華青團。
而吉華堂在2008年承辦第二十五屆全國華人文化節時,筆者被理事會委任為火炬行大隊長。就這樣的文化使命,華青團於當年走入吉打州華文學校,並為米都華小,國中,獨中籌獲了6百82千的家教協會活動基金。
尤記得,當華堂欲承辦文化節時,剛好碰上了308政治海嘯,全國五州政權變天,而吉華堂在政治因素影響下,也面對重組結構局面。
吉打州政權換了回教黨州屬,他們對於全國華人文化節不了解,吉華堂爭取不到州政府資助。
爾後在吉華堂會長鐘來福和總務陳國耀前往中央政府部門干涉下,在時任副文化部長鄧文村協助,幾個中央部長協調配合,文化節終於等到了中央政府撥款三百千。相信就在2008年開始,全國華人文化節終於有了常年資助。
而吉打州回教黨政府在了解文化節的意義後,也欣然撥款兩百千來資助文化節活動,也特撥款五十千來捐助華社,以便在歷史悠久的紅橋,建立有史以來的中華文化牌樓。
該“和睦親善”牌樓也獲得了蘇丹認可,並親自主持了馬來由街,海乾街,與唐人街歷史見證橋樑的啟用儀式。
從本同縣委會主席,青年團團長,哥打士打縣委會主席,吉華堂華樂推動小組主任,文教局主任,到今天的理事會財政,對於理事會過去給予青年團的信任和委託,讓我們在當年文化節跑遍吉打州華文學校,以火炬風靡了米鄉,超過五萬件火炬行衣衫,幾乎各地都有著文化身影。
對於理事會當時給予信任,讓青年團舉辦了政時事講堂,讓朝野政治人物前來華堂開講,為華社寫下了政治論事一頁。
只要青年團能辦好年輕人的活動,相信各州華堂理事會都會支持臂膀組織。但是…作為一名前團長,前華總青副總團長,您還得記住輔助母會是我們青年團和婦女組的義務,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