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去年行动管制至今,大家都说日子难过,可文化人的日子有过得好吗?那些在学校教跳舞,教音乐,教相声,教唱歌,教演讲,教图画,教武术的指导,他们还再等候吗?
政府在过去虽然提供了津贴给以人民,可这批艺术表演者,文化传承者可有受惠呢?毕竟,在学校指导文化的爱好者,他们应该属于另类的找吃业。
他们靠着指导津贴过日子,她们靠着教导学生的收入度日。可这一年多的疫情,学校内不得聚集,学府外也不可集合,当靠网上指导,这些老师和学生能在没有面对面的教学,提升文化水平吗?
从熟悉业者的讯息知晓,文化界相关行业同行都在等待黎明的到来,可这黎明等得非常艰苦,等得导师们几乎饿死自己了!
上个月,曾与某单位合作,举办一场慈善筹款演唱会。从中看到了演艺界的朋友,苦苦等待,依然期待,默默等待的期望,他们多年来都是靠演绎找吃,她们这些年来都是表演者,从中赚取生活费。
可疫情当下,这演绎界的所有人只能无奈看着疫情转变,默默地等着疫苗来改变这局势。期望疫情能及早结束,让他们再次上台表演,延续文化艺术事业。
也许,大家以为他们很好赚,只需要在台上唱歌,跳舞,就赚到了生活费。可大家还记得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吗?他们可是靠平时的排练,复习,再练习,才能上台表演啊!
就说说台上的灯光和音响,你以为他们只是在节目前开工吗?笔者倒是看过这些台后的工作准备,他们可漏夜装置至天亮,又得在隔天准备试音,和彩排。这些音响灯光师,还得与音乐节奏设计配合,大家才看到精彩的演出。
至于背景的荧幕设计,也得花费设计师的几天时间来处理。有些大型演出的设计,可耗费了整个团队数个星期的时间来调度,配合歌手和舞蹈员,再适度调和灯光和音响素质。整个舞台设计才算是基本完成,可这些步骤还得看当晚的演出顺利吗?要是露天疯人场合遇到大雨,要是室内的活动遇到停电,要是唱到一半,音乐卡着了。。。
今天说文写字只能写点皮毛,毕竟自己不是演绎圈的一份子,只是曾在全国华人文化节看到筹备工作,只在演唱会瞧到一些准备工作。
笔者这些年来,倒是参与了华乐推动工作,作为一名挂名的文化工作者,可以跟大家说华乐指导老师已经一年多没得去学校传承文化。这些指导工作者,还包括了舞蹈,演讲,歌唱,武术等。
笔者所认识的文化传承者在过去一年,想转行,又放不下这些年来的努力和耕耘。要知道成立一个华乐团不简单,要成立舞蹈团,合唱团,武术队伍也不易。
可这一年来,在教育部的行管条例下,许多学校的课外活动都无法举行,更不要说日常的练习,还是平日的指导。靠着领取津贴的校外指导老师,可说是零收入,得吃老本来过日子。即使,这些文化传承者想以网上授课,可学习过程不理想,网络问题更是大挑战。
学校给以的津贴来自学生,以及热心家长的捐助,文化传承者无法到学校指导,校方当然不能给以教导津贴,车马费。他们要以缓慢的网速去教导,又如何逐一督促学员呢?毕竟,在面对面的教导,一眼望过去,就能看到了学员的技巧问题,或者听到音乐的怪声音。
可通过网络的传播,我们只能说,在这疫情当下,为了避免断层,或者说是荒废了学习,新常态下的另类学习,只不过勉强延续了文化工作。
试想舞蹈,合唱,绘画,相声,能在网络一起学习吗?学员们,在隔着网络,看着手机的小人儿,一起面对面轻歌曼舞,手舞足蹈,喜跃抃舞,惟妙惟肖吗?就说大合奏,小组,乐器齐奏,指挥又如何看得到,听得出那个乐手奏错乐谱啊!
写到离题,奏错乐曲,孙文只想跟大家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传承文化的人也不会是坏人,请大家继续支持文化传承者,爱护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就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