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客一再否认国家经济没问题时,这些高官是不是很了解中民漠啊!否则部长不会跟你说,减少外吃习惯来减轻个人开销,对吗?在想上一天又是哪个尊贵议员说了,煮快熟面充饥啊!看来,马来西亚的政治工作者在更换岗位后,越换越糟糕。否则,这么会有高官叫老百姓干些不实际的东西。
今天写文,到想跟你说,在田地耕种的人很不耐烦。上个月,才看到好价格的成绩,可没想到政府一意孤行,把稻谷价格给打入地狱。
原本上一季,米较商跟农民收购稻谷价格每吨1千3百块钱。在国际白米价格飙升后,本地白米也跟着涨价,只可惜本地白米买不到外国白米的价格。
这一季稻谷收购价格原本涨至1千7百块钱,因为十多年来没涨价的白米跟着国际白米涨那几块钱,又几块钱。可在政府部门,尤其是当官的歪鼻一再“挑战”执政党的耐力后,首相也在补选地区强调本地白米还是东南亚最便宜,继续维持每公吨2千6百块钱。
这一宣布,倒让白米业者心惊胆跳,业者已收购了1千7百块钱的稻谷,米较厂的成本价超越30大元。要是政府执意保持本地白米的价格,米较业者唯有调低收购价格来迎合政府的规定。
也许,你不知道在田地耕种数十年的农夫心声,稻农这几年面对了谷种涨价,肥料,药物,工钱,耕田犁地,甚至割稻费用都起价,唯有政府规定的稻谷收购价1千2百块钱,好多年不变!
其实,米较业也面对竞争同业的较量,也面对收购的稻谷不断上涨,可卖出的白米一成不变。作为前业者,笑纹在本地白米漂游三十五年,也忘了是不是稻谷短谷41块1毛和长谷46块3毛,米价应该是油珍84块3毛,和长珍85块31分。
时到今日,短谷也失去踪影,留在市场的稻谷可说是百花齐放,可好收成的谷类至今依然没有出现。尤其,政府一再鼓励稻农勤力下田,可就没有研究出收成好成绩的水稻谷种。
政府一再宣布鼓励稻农开垦一公顷十公吨的稻谷,可政府只是嘴巴说说,没提供技术支持,也没有给以能种出十吨的谷种。这不是开倒车的官僚作风吗?
政府一味说津贴本地白米,可这津贴可只是给以农夫身上,米较厂可是一点钱都没拿到。米较厂不止是承担万物起价的成本传移,还得承担一再调整的基本薪金。业者从十余年前的谷价每吨5百50块钱,涨到前几天的1千7百块钱,政府到底在维护谁的权益?
政府一再说本地业者将本地白米换装为入口白米,可货舱收藏的稻谷不就是1千7百块钱的稻谷,难道是数年前1百块钱的老稻谷咩。。。不要忘了,新鲜稻谷只能收藏几个月,超过保鲜期米粒自然变黄。
前几天,部长说用4亿来引进外国米来供给政府机构,就不懂政府怎么不用这些钱购买本地白米来供应给官联公司呢?一来可以让稻农受惠,二来可以支持国产稻米,三来减少外汇,对吗?
只不过,看回第一段的文字,您应该晓得本地政客的智慧,也通晓内阁部长的思维,通货膨胀不就是商家故意起价,统治品不够卖不就是商家诈骗。他们就不懂,唯有公开市场,让所有人享有出入口的自由,大马人跟着国际价格飘动,马来西亚人民就能想用更便宜的白米,白糖,鸡蛋,牛肉,羊肉,面粉,甚至猪肉,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