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面对各造抨击,国会下议院议长丹斯里佐哈里阿都仍坚持以木薯替代白米食用的建议。
议长说,我国拥有广阔的荒弃土地,除了可供种植水稻 ,还适合种植木薯或其他谷物。
议长认为,食用木薯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替代来源,有助减少白米消耗和供应。国人经常一天三餐都在食用白米,如果没运动,会造成糖尿病。
议长指出,证明显示木薯的糖量,远比白米低。
对于议长的分享和呼吁,笔者也在网络找到了…“全世界有8億人將木薯作為主要營養來源。非洲科學家成立了一個木薯生物營養促進計劃(BioCassava Plus project),尋求強化木薯營養價值的方法。與馬鈴薯相比,木薯的蛋白質含量較低,因此以木薯為主食者,需有足夠的蛋白質補充。”
所以说,议长的个人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只不过当下的人,谁家前,或者空地,可有种植木薯啊!议长也许来自甘榜,他老家四周都可以种植,对吗?
议长的建议,让朝野政客上了一课。毕竟,木薯的价格还比白米贵一倍多。即使一公斤的木薯,与一公斤的白米相比,一公斤的白米能煮六七盘的米饭,一公斤的木薯能让六七人温饱肚子吗?
要是贵上一两倍价格的木薯,不能让同质量的白米饭,议长的建议岂不是很好笑,哈哈!
笔者晓得种植木薯不需要太多成本,其成长也只是数个月,比起人民自己种稻谷,可说是暂时缓解本地米不足的应对策略。
唯议长为何不建议政府探讨本地米去了哪里?为何本地生产的白米,其价格比起入口米低廉。难道,本地白米不值钱,或许政府忘了农夫在田地忙碌四五个月的辛劳,所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政府一再津贴入口白米,又将高价的入口白米配给政府单位享用。可为何政府不提高价格收购本地白米,让农夫,稻业,和米业经营者受惠呢?
也许是安华政府认为马来西亚应该继续维持东南亚最低廉白米价格,可忘了本地白米价格已十多年没调整,然而整条食物链的成本已飙升好多次。
马来西亚米粮生产商协会主席马祖基表示,如果按照政府建议的每吨2550令吉的价格出售,每家米厂可能每吨损失600至800令吉。
该指令将导致已经以每吨1800至2000令吉高价购买稻谷的米较,然后进行加工,包括各种其他成本,这将使他们蒙受巨大损失。
在制造商层面,生产一吨大米的成本在3100令吉至3300令吉之间。当米较业主必须以每吨 2550令吉的价格出售给相关公司时,米较业主因而蒙受巨大损失。#

